没有从这一番打击当中反应过来,只是神情阴冷的坐在席中,一言不发的看着下属们议论争吵。
“朝廷如今作此檄文,必是因为受到唐军上下胁迫,穷困无计,不得不尔。大王乃是宗家臂膀英壮,当此时节,尤需奋起勤王、抗击虏贼,决不可置身事外、沽望成败!”
有人大声开口说道,但是堂中却应者寥寥。
固然之前大家也都在讨论勤王之计,可若说现在就要即刻起兵杀往建康,那无疑是在开玩笑,尤其是在眼下朝廷已经下达这一道檄文的情况下,谁也不知朝中具体情况如何,国主陈昌以及朝中大臣们是不是已经完全倒向大唐,此时引众前往建康解围救驾,无疑是与自杀无异!
因此在一些头脑冷静的人看来,眼下非但不能急于勤王救驾,更应该牢牢守在吴中,修缮城防、建造营垒,否则若待唐军南来,则万事休矣!
“那吴郡师旅又当如何?今唐军已经大举南来,且联结朝廷传檄将要讨伐会稽,若我徒卒只是固守吴兴,那吴郡必成孤困之势。今敌之所谓攻讨会稽,不过疑兵之计而已,待见吴郡无援,必先占取。吴郡若失,吴兴能全?”
又有人开口说道,吴兴与吴郡皆地处太湖平原,彼此间在地形地势上却无遮拦,可谓一马平川,说是夏秋时节,尚可仰仗纵横的河渠水网稍作抵御,但今正值深冬枯水时节,北朝战马一旦闯入吴中,必然便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难能抵御。
所以就算是要固守吴兴,单单只在吴兴当地筑垒自守便想要抵御住敌人的进袭,那也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守住吴郡,尽量让战事发生在境外。
此言一出,众人也都面露愁容,气氛稍有沉默,但很快又有人说道:“若是朝廷派遣畿内人马伴同唐军一起入境,某等又当如何?是否连建康师旅一并迎击抗拒?”这个问题被抛出之后,顿时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讨论,众人再次各抒己见,只是持有相反意见的人也都不能说服对方,于是便又只能暂且搁置下来,转而继续其他问题的讨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