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有了这些,才是报纸不断地铺开的基础,只有报纸铺设得越开,购报之人越多,这笔收益才能越来越多。
此时,朱棣也不由得钦佩张安世这家伙的先见之明了。
这邮政司当初看似是砸了不少的银子。可实际上,朝廷不但深入进了天下的乡村和府县之中,且使天下军民的讯息得到了加强,竟还从中,挣来了许多的银子。
这可谓是一举多得,说是一箭三凋都算是轻了。
于是朱棣略略思索了一下,便道:“邮政司这儿,还需尽力,若是人员不够,就再招募人员!报亭和驿站不足,便继续增设!此事不必报朕,邮政司自行决定即可。”
有了朱棣的这番话,张安世知道往后做起事来便能更便利了。
于是张安世笑了笑道:“我大明子民万万,哪怕有一成人每日看报,这便是千万之数。何况报纸之中的内容,有不少邸报中的内容,都是朝廷的政令以及时闻!这些消息,却不需经过别人辗转,直接传达至寻常军民百姓耳中。在臣看来,意义非凡。因此,臣以为,邮政司这儿,确实需要再一把劲,切切不可骄傲自满。”
在朱棣的立场而言,这报纸可以将自己的话直接贯彻,自是再好不过的。
而站在张安世的立场,这报纸真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彻底杜绝了中间商挣差价。
要知道,新政之前,朝廷的所有旨意,几乎都需通过层层的官吏,甚至到了地方之后,又需通过地方上的士人和保长和甲长们来进行解读。
表面上是皇帝的旨意,可实际上,如何解读,如何诠释,却几乎操持于读书人之手!
如此一来,这到底是谁的旨意,那还真不好说了。
而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打垮士人这个中间商,通过土地的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