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些货仓,空气中间杂着些许鱼腥味,不说令人作呕,但是有些刺鼻。
在60年代之前,港岛区的基本发展方向是‘繁荣东移’,先是湾仔、鹅颈、铜锣湾,到北角、鲗鱼涌、柴湾,而上环和西环发展比较缓慢。那个时代的西环基本上是‘南北行’的大本营,区内商号林立,货仓众多,是海产品的集散地。
60年代中期之后,葵涌成为货柜码头,西环才逐渐失去作用,进入70年代之后,上环因靠近中环,逐渐被开发,甚至被寄予厚望,地产商们以为上环会成为下一个湾仔。
然而却没有,不过上环还是有地利存在的,毕竟靠近中环,但地区的商厦比中环商厦逊色不止一两筹。
可能是湾仔对着尖沙咀东部,铜锣湾与九龙半岛有海底隧道连接的缘故,湾仔、铜锣湾的发展比上环、西环地区要好很多。
罗齐鸿知道在80年代初期,上环、西环建成了不少商厦,如时峰大厦、纪德大厦。
罗齐鸿持有的货仓靠近半山区,隔着一条街便可以看见半山区的住宅大厦,那一片都是豪宅,他相信还是有地利存在的。
最重要的是上环地铁站、西营盘地铁站上盖物业发展权即将开始对外招标,持有的货仓就在西营盘地铁站旁边,与之相隔300米。
即便不能建成商厦,他想也不会有地产商愿意错过这块地皮,可以建成住宅大厦。
罗齐鸿当然想过,将这一片货仓全部拿下,可是他没有这么多资金,也不知道涨幅如何,万一涨幅不够填补利息,岂不是亏大发了。
做生意还是要稳重一些的,冒太大险不是很好的习惯。
很快,罗齐鸿带着资料来到铜锣湾吕松的店铺里,有好东西当然要关照吕松。
“吕生,最近怎么样?又赚到了几个几十万?”罗齐鸿一进门便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