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上阵杀敌排兵布阵的人就只有宋国公跟李文忠,可陛下您知道的,宋国公前些时日因为女子的原因,导致受到了一些牵连,他被陛下安排到吐蕃进行收复川西境地,以此将功补过,若是让他回来,担任出使日本的武将人选,肯定不行。
相比于宋国公,曹国公就更为合适。
曹国公从战乱时期就跟随在陛下身边学习,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能在前线冲锋陷阵,也能在后方排兵布阵,有儒学,能说会道,前往日本问责天皇,必然能将对方折腾的头头是道。
就算宋国公同样在京城,臣也认为,曹国公的优势更好,没有比他更适合前往日本的人选了。”
朱元璋点点头,旋即看向朱标。
“标儿,你认为如何?”
见此,朱标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回应道:
“儿臣认为滕尚书说的有道理,只是儿臣不明白,文臣人选为什么要选择胡惟庸,他可是父皇安排在家休养,贸然将他传唤出来,会不会不太好?”
这一点滕毅也想到了说辞,当即将想法烘托而出。
“太子所言臣也明白,不过胡相终究是大明的宰相,虽在原则上犯下一些错误,可臣认为,依然是要给他一个机会才好,况且,大明宰相在大明需要能臣之际不能做出一个表率,这未免也太令人落下口舌了吧。
根据臣所知,胡相在双方势力之间游走的能力,从元朝末年开始就展露出不小的天赋。
此时大明出使日本,问罪日本,胡相必然能以陛下的口吻将其问罪。”
本来朱元璋就想要借助周时中的事情铲除胡惟庸,可是事后,胡惟庸这家伙跟周时中的割舍太快了。
老朱还没掌握足够多的证据,哪怕是能定胡惟庸的罪,也最多只能是定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