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其中殿堂,要说他对现代数学的贡献不多是不可能的。
既然华夏研究数学的历史这么长久,为什么到了现代,反而会落后其中世界第一?
理由很简单,杨晨来到这些时日发现,在当今华夏时代,人们缺少总结性的书籍。
没有总结,就没有归类,那就没有统一的学科代表。
比如数学,在古人看来,数术在一定程度上,跟那些阴阳五行八卦是有些沟通的。
有的数术大师,还用‘神游’方式算数,别人用纸笔跟算盘,他只需要龟卜跟三枚铜钱就能解决一般人不懂得的题目。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算数方式,导致华夏难以总结归纳出一本正常人可以理解的学科。
而一些有关数术的书籍又令人晦涩难懂,天赋一般的人只能学习到日常生活所用。
比如唐朝国子监学子的必修课。
《算经十书》。
这本书是唐代国子监规定的学生必修的十部算经,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缀术》。
这些书籍都是先人总结,寻常人想要钻研是十分刻苦的。
想要往深的研究那只能依靠时间跟天赋。
除了没有总结性的书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在华夏封建主义思想之下,很多学科都被局限于‘够用就行了’的状态。
天才不是没有,而是他们没有时间跟精力去学习,就好比如方仲永。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