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办法,拜伦却比他父亲更胜一筹,他能用一种从容的态度化险为夷,把失物找回来,说服工作人员或售票员想办法。在跟工厂主、企业主和船坞主吃饭的时候,拜伦能一坐就是两个小时,面带笑容,一言不发,只有跟他讲话时,他才简单而又得体地回答一两句。
“你好象对这很感兴趣,”他们那天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参观了埃森市的克虏伯工厂,在雨夜非常疲倦地驱车返回旅馆时,帕格对拜伦说。
“这确实很有意思。比大教堂、宫殿和民间的风土人情都有意思的多。”拜伦说。“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德国。”
帕格点点头。“不错。德国的工业设备正是希特勒指向世界的一支枪。有
', ' ')('\n
必要进行研究。”
“而且是一支相当有分量的枪,”拜伦说。
“太叫人放心不下了。”
“爸爸,跟盟国相比怎么样?跟我们自己相比呢?”
尽管克虏伯工厂派出送他们的轿车里有一块玻璃挡板,把他们与司机隔开,但帕格还是感到司机正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
“问题就在这里。毫无疑问,我们的工业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希特勒目前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因为我国并没有把工业作为武器的愿望。如果没有人阻止,德国可以凭他的工业力量控制世界。他既有手段,也具备这种愿望。亚历山大征服世界时,马其顿并不算大。巴西可能相当于德国的四倍,潜力是德国的十倍,但是真正算数的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和愿望。从理论上讲,我始终认为英法两国联合起来,还是能够战胜他们的。从理论上讲普里摩-卡纳拉应该击败乔-路易斯1。希特勒准备干一下,因为他认为能战胜他们。这是较量双方工业能力的根本办法,不过总有些危险性。”
1两人都是拳击家,卡纳拉是一九三二年世界冠军,后为美国路易斯所击败。
“那么,也许现在到处都是战争,原因就在这里,”拜伦说。“是工业生产能力的较量。”
“那也不尽然,不过这是主要的。”
“我确实受益不浅。”
帕格笑了。拜伦每天晚上都在旅馆里勤奋攻读黑格尔的著作,常常不合书本,睡上一两个小时。
“黑格尔的著作你读得怎么样了?”
“刚刚开始懂得一点。我简直不能相信,不过他好象比希特勒还疯狂。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教员说他是一位大哲学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