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效果;假如现在历史学家称他的政权为恐怖时期,那就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普遍的恐怖。希特勒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把我们重新武装起来。他是个负有使命的人。他那种对自己和对自己的使命的热烈信仰,左右着德国群众,尽管他篡夺了不少权力,但群众可能会毫不吝啬地都给予他。
红色方案
自然,德国在希特勒统治下迅速复活,在协约国中引起愤怒的恐怖。厌倦战争、酷爱奢华并为社会主义腐蚀了的法国,不太愿意采取有效的行动。英国是另一回事。英国仍然以它的遍布全球的海军、它的国际金融体系、它的盟国和它在五大洲的帝国统治着世界。德国登上支配欧洲的地位,推翻了权力的平衡,它再一次向英国挑战,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大战又迫在眉睫,这次摊牌无法避免,因为德国在二十世纪初期人口和工厂已经超过英国。在这个意义上,丘吉尔正确地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两次战争合在一起就是“另一次三十年战争”1。
1三十年战争(1618-1648),原是德国新旧教之间的斗争,后来西欧、中欧、北欧的主要国家几乎全部卷入。
我们德国总参谋部的人懂得,希特勒为使欧洲正常化所采取的惊人手段迟早会引起英国的干涉。唯一的问题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干涉?早在一九一七年我们就准备了一个对英国、波兰进行两线战争的计划,叫做“红色方案”在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接一个取得不流血的胜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不断地把这个方案加以修正。当英、法两国满足于他们那种软弱无力的谴责和抗议时,我们的战略地位和军事力量飞速地得到改善。我们开始希望这位强有力的元首能够利用凡尔赛凶手们的过失,真正不流血地在欧洲实现他的新秩序。如果真能这样,他就可以发动对苏联的伟大的十字军远征,单线作战,在东方找一块活动地盘——这是他毕生的目的。历史的行程就会完全不同。
但是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这个全世界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一切都改变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突然给予波兰无条件军事援助的保证!他借口因为希特勒破坏了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那块弱小地盘的诺言而发了火。这块地盘,正是张伯伦亲自策划的慕尼黑会议瓜分后剩下的。和所有政治家的诺言一样,希特勒的诺言当然不过是策略和权宜之计。要是张伯伦不这么想,只说明他自己是头蠢驴。
不管对波兰保证的动机如何,这是一种自杀性的愚笨行为。它使得腐败的波兰军人寡头政府强硬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