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加赋多不胜数,中原百姓的日子早已苦不堪言。
“程小娘子见谅,非老夫不愿出开渠,老夫腿脚不便,老了身体不好,走不得山路了。”
明仪浅笑道:“这倒是不难,据我所知,您的儿孙在水利上颇有心得,得您真传。”
望着一脸笑意,从始至终,礼节到位,优雅从容应对的小女娘;宁老爷子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程小娘子谬赞了,他们不过学了点儿皮毛,老夫也不敢说精通水利。”
什么真传不真传的,他可不敢默认下来。
活了大几十年,在官场上混迹了三十多年,对官场里的那些官员的弯弯绕清楚的很;没想到,这位小娘子的脸看着稚嫩,心却是黑的。
她话里话外不就是在敲打他么,他要真敢拒绝,撂挑子不干;他的这些儿孙就得遭殃了,上位者对下位者有意见,不用她动手,多的是人出手使绊子。
明仪还真没这么想,人家不愿意干活,她不至于拿他的家人威胁。
最多是利诱,不存在威逼。
不过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宁家这些儿孙确实是跟着在宁老爷子身边尽孝;多少该是学到了一些,不说完全学会,知道原理,他们肯实践,平阳关的开渠一事就有眉目了。
“宁老爷子,您太谦虚了;周王妃在信中说过,您在朝中任职期间,虽然进行水利一事只有几次,但是,您经手过的堤坝、河渠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出现过决堤之事。”
“平阳关与中原连接,日后之事我们谁也说不准;西北百姓越来越多,逃荒、逃难来的流民日日增加,不仅是从中原而来的,还有从其他地方来投奔的。平阳关地处交界地,地貌广阔,若是能解决水源和草木的问题;再有流民来投奔,平阳关不失为一个安顿的好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