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也不多话,领着人上了船,忙着看货物的品质与成色。
赵寰站在半山腰,望着底下的忙碌,惋惜道:“这些船,比起“康济号”与“通济号”差太远了,能在河流中行驶,却出不了海。”
后世打捞的南海沉船,也不算最大的商船。据《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
“康济号”与“通济号”,是赵佶时期打造,出使高丽的神舟,世人形容“巍如山岳,浮动波上。”,比《梦梁录》记载的还要大。
后来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里记录的木兰舟:“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
北地的船,几乎都被金人毁了。“康济号”与“通济号”,亦不复存在。
南边如福建路的泉州,船舶大多都是由此地制造。广州路的广州府等港口,有大型的出海商船。
北地战乱毁损太严重,遗留的船只,还不如他们停靠的商船大。
赵寰看得眼睛都绿了,赵璎珞在一旁摩拳擦掌,道:“可能动手去抢了?”
岳飞不禁忍笑,看了她一眼,道:“赵将军别急,且听赵统帅的安排。”
赵璎珞很是不岔,道:“赵统帅,他们都是南边狗官的走狗!你与他们做买卖,放虎归山不说,还让他们赚了钱财去,真真是气煞我也!”
赵寰无奈,将气鼓鼓的赵璎珞推了个转,道:“走走走,咱们回去,买卖上的事情,我们不懂,就让尚富贵去处理。”
赵璎珞不断回头,试图要争辩,赵寰不容置疑,接过她亲兵递来的缰绳,声音加重了几分:“上马!”
赵璎珞这才不敢多说,翻身上了马。几人一起骑马回了邓州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