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泰国那边的补助提前批下来了,倒是国内这边还在走流程——要说这小子的运气是真好,赶上‘泰国电影事务部’成立的东风不说,还被军政府当成了跟咱们国家修复关系的投名状。
我看过军政府允许租借使用的设备名单,这要是放在咱们国内,有钱你都未必搞得到!有这些东西在,这电影的场面肯定小不了,只要徐琨自己不拉跨,恐怕比《集结号》更要搞头!”
“这话可不能当着冯导的面说。”
王忠军叮嘱了一番,又道:“如果这片子能大卖,那他这‘三十年独一档’的名号基本就算是坐实了。
以他的年纪,前途必然无可限量,等过几年合同到期,咱们再想留住他只怕没那么容易——而且就算能留住他,也多半拿不下导演合约。
除非给他等同于冯导的待遇——但这样一来,冯导那边肯定就不乐意了,最后一个闹不好,很可能会鸡飞蛋打、两头不讨好。
范兵兵的做法,倒是给我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到时候咱们可以主动提议让他搞个工作室,然后再跟华宜保持一定的挂靠关系,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那咱们就得提前多笼络笼络他。”
说到这个,王忠磊就忍不住有些唏嘘,当年他初见徐琨的时候,对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趴菜,自己完全是冲着葛由的面子,才想让他加入华宜的。
后来真正启动谈判的时候,徐琨也不过是二线年轻演员里佼佼者罢了,如果不是华宜当时刚刚遭遇重创,他都未必有资格成为华宜招贤纳士的重点对象。
结果《霸总》和《人在囧途》这一记连环拳打出来,徐琨陡然就从‘应急之选’,成了华宜意外抽到的‘上上签’。
以至于兄弟两个都开始顾虑他势头太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晶。
现在眼见这小子又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