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比较麻烦,还是要王建昆亲自来,所以就直接用超能力制造更省事一些。
但等到后续在国内建厂,王建昆就打算采用常规的制造方法了,毕竟需求量变大,开模制造也就比较划算了。
设备制造出来后,王建昆接着制造起光纤预制棒。
因为缅北的工厂还在建设阶段,要形成产能,至少还得3个月,所以这第一批光纤预制棒就用超能力制造了。
王建昆将另外几个集装箱里装着的石英砂,锗还有硼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送到相应的位置,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光纤预制棒就整整齐齐的码放到仓库里了。
虽然是要准备3个月的光纤预制棒,需要60根,但是体积却不会很大,都没有装满一个大型集装箱,王建昆看着还有空余位置,又额外制造了20根,装满一整个集装箱。
这些预制棒的芯层是掺杂了锗的二氧化硅,其折射率会比纯石英高一些,包层掺杂的是硼,其折射率会比石英低一些。
两者在拉制时,芯层在内,包层在外,激光会在两者交接的界面上折射,光就不会跑出芯层,在界面上反复折射前进,将信息传递出很远。
王建昆在83年开始准备大规模上马光纤通信也是考虑到了当前通信的发展历程的。
现在的有线通信用的是同轴线缆,其体积相比光纤来说太大了,直径就接近1厘米,其次是不能承受缠结、压力和严重的弯曲,这些都会损坏电路结构,阻止信号传输。
其成本相比大规模量产的光纤来说会高一些,特别是国内铜资源匮乏,制造同轴线缆要耗费大量宝贵的铜。
信号还容易受影响,如果线缆某一段发生比较大的挤压或者扭曲变形,中心电线和网状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就不是始终如一的,这会造成内部的无线电波会被反射回信号发送源,这种效应减低了可接收的信号功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