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不过他也没浪费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智子在不断的产出一些计算结果,大部分都是概率5,60%的超导材料结构,王建昆一一进行制造及测试,并且每测试一个就反馈结果给智子。
智子根据这些测试结果,更新了数据源,后续输出的一些结果的可靠性就越来越高了。
3天的时间了,智子输出了3百多种超导材料的结构,王建昆一一制造测试后得到有120种能产生超导现象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从20多k到230多k不等。
王建昆将所有的这些超导材料的结构和测试数据都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准备到时候以香港和欧洲的实验室的名义慢慢发表出来。
最开始当然是液氦温区的超导材料,等到给这个世界的超导研究加把火之后,再根据发展情况选择性披露一些液氮温区的超导材料出来。
不过这些材料的制造难易程度王建昆还不知道,他都是用的超能力进行合成的,所以还需要有人将这些材料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合成。
这项工作王建昆准备一部分交给方贵华他们,一部分交给缅北的秘密基地实验室。
随着超导材料的不断计算成功,得到的正向数据越来越多,量变引起质变,在1982年的10月1号,智子终于计算得到1款318k的常温超导材料。
这个温度意味着这种超导材料可以不用冷却系统,在绝大部分的场景都可以直接使用。
当天早上,王建昆怀着激动的心情,按照智子给出的结构,小心翼翼的一点点制造这款铜基超导材料。
制造完成放到电阻仪上进行测试,发现电阻测量不到。
一开始王建昆还以为电阻仪坏了,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是一款超导临界温度318k超导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