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内部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会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
可是这种电中和现象是宏观上的,在微观上是不一样的。
因为其内部的原子核和外部的电子是一直在运动的,这就导致在极微小的时间段内,原子核要么呈正电,要么呈负电。
只是一般的仪器检测不了原子的带电性,毕竟时间间隔是现在所有仪器都达不到的检测极限。
既然原子是会带电的的,那么导电也就可以理解为当有电势差时,原子的核会起到吸引外部电子,原子本身的电子会排斥外部电子。
当这种吸引和排斥的力不相等时,就会发生导电现象了。
这也可以解释电阻形成的原因,因为电子要经过原子核和外部电子的吸引和排斥,这个过程就是在对原子做功,宏观表现就是有电阻存在,所以导电的过程也会有发热的过程,而发热就是原子因为外部电子通过时对原子进行了做功。
高中的知识里虽然将世界上的材料分成了导体和绝缘体,其实是进行了强硬划分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绝缘体,当电压也就是电势差达到某个程度,所有不导电的材料都会进行导电。
就比如闪电,因为电压足够大,电流可以在空气中流动。
而超导现象形成,就是因为原子核在某个温度会自发的形成一个个规则的连续稳固的带正电的晶格。
之前的不规则晶格虽然能够导电,可是不同晶格之间的还是有电势差的。
没形成超导态的材料,其内部的晶格就好比是一个个台阶,电子每上一级台阶都要耗费一些能量。
而形成超导态的材料,其内部的晶格瞬间就贯通形成了一个真空管道,当两边有电子时,可以让电子以超高速通过,而且不消耗任何能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