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老渔民干活确实利索,大黄鱼都按照不同斤两分开装筐分开叠放,其他还有40来斤的鱼也分开装筐了。
王建昆数了下,大黄鱼中有12条是6斤以上的,4到6斤的有36条,2斤到4斤的有62条,1斤到2斤的126条,半斤到1斤的有200多条,总共大概有7百斤,比王建昆估计的还多一点。
这些鱼如果都拿到金山鱼市上去卖,这一网差不多就有1500块了,抵得上别人捕捞一个星期了。
老渔民在分拣时就大概知道这一网要发财,现在这么一算,就觉得老板说的那声呐探鱼器还真好用,就算价格贵也是值得的,不说每天,一个礼拜能捕捞到一个大黄鱼群,那也要发大财啊!
而且据老板讲是可以识别出很多种鱼类的,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捕捞,效率还真是会大大增加,他这一想就更期待老板说的跟这什么香港渔业公司合作了。
待把鱼都搬运到保温的冰室后,王建昆继续驾驶船往郑船长那靠拢,路上也一直打开探鱼器,同时超能力也一直关注着海底的鱼类情况。
因为已经把大黄鱼的信息分析后更新到声呐探测系统里了,所以一路上不时的会有探测到大黄鱼的信息,王建昆用超能力确认后对正确的信息进行加强,对错误的则进行排除。
过了半个多小时,探鱼器探测大黄鱼的准确度已经接近90%了,王建昆决定把数据固化下来。
因为探测到的都是很小群的大黄鱼群,王建昆觉得不能浪费时间,所以都没让老渔民下网。
当然其他的鱼也有,就是都不是很单一,比较混杂,王建昆决定等遇到一个比较单一的鱼群时再下网捕捞,这也是为了方便记录数据。
时间快到下午3点时,王建昆终于看到了一个大鱼群,其长度大概有60多米,在驾驶室往海面看也几乎可以看到海下面有一个长条形的影子在海面下移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