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门外正阳楼,连我太爷爷都纳闷,他们蟹子的货源,听说使了大价钱,一大早津门口运蟹的火车到了,他家第一个选,挑最肥的拿回来先放在大缸里,浇鸡蛋清,养上两天再吃……”
廖蔺眼含笑意边吃边听,他最爱听薛妙讲这些跟食物有关的典故,不光是喜欢看她说起这些来分外生动的表情,也因为食物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是最鲜活的历史。
蟹子吃完酒喝完,薛妙又发挥她回回不走空的风格,反正这里卖酒不像商店里还要糖酒票,她把人家一大坛子酒都买了。
消费就是让人快活,薛妙出了门,兴致高昂道:“今天少食多餐,我们接着逛茶楼去。”现在能去的茶楼当然是老城隍庙那里的老字号,这家历史更悠久,能追溯到明朝,七十年代末才改了名,做本帮菜,现在这里只是个茶楼,主营江浙各派点心。
薛妙熟门熟路点了萝卜丝酥饼,枣泥酥,桂花拉糕,眉毛酥,要了壶绿茶,国营餐厅物价便宜,但是像勐相镇的米线店一样,因为没有竞争,从服务员的态度到糕点的品质只能说一般般。记得改革后,这里是市里少数几个能接待外宾的饭店,连英国女王来访都在这里吃过饭,赞他们技艺精湛。
是他们来的时间不对,不止这一家饭店,现在专业领域都是这样,真正有能力的人大部分在修地球,薛妙从没在哪一刻那么企盼改革快点来。
廖蔺当然也能吃出食物的品质,见薛妙情绪低沉,拍拍她后背,安抚道:“一会我们去食品商店买干桂花吧,你不是说,咱们那的桂花太大,味道也不对,不适合做糕点,等买回来,你给我做正宗的桂花拉糕尝一尝。”
薛妙对他笑一笑,坦诚道:“我就是可惜那些会传统手艺的人的遭遇,现在已经显露了端倪,再过些年你再看看,不说别的,光在我们餐饮这一领域就有多少老字号失传。”
失望是一时,薛妙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