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
那商贾也沉不住气了,提高了音量道:「那路暘中了秀才之后,乡试履试不第,便终日沉醉于书画当中,甚至还唾弃科举,放浪形骸,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模样。我看啊,他此次即使重投考场,结果应该也是如过往一般不中,连个进士都捞不着,还想当状元啊?」
说完当下更有数名友人出声附和。
看到邻桌争持不休,刘希淳招来那堂倌相询。
这茶馆里的堂倌又称茶博士,只见他一副见多识广地道:「这位公子爷,一看您就是外地人吧?让俺来给您说说,他们正讨论着谁最有机会在科考中独占鰲头呢!」
刘希淳点点头,又问道:「这路暘先生我知道,但刚刚听他们说到云神童,您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路暘文墨丹青皆可称绝,在大熹朝应说是家喻户晓,前些年一篇治国三策,其中便大肆抨击大熹取材管道,唾弃科举八股。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第…」虽说评价两极,在朝中反弹声更大,不过随着愈炒愈烈,还是得了一个王佐之才的美誉。因此刘希淳自然时有耳闻。
这俗话说长官不如副官,掌柜不如茶倌,他们虽然负责掺茶倒水,但除了茶艺高超,更是见多识广,无所不知,因此被称为「茶博士」,可说是茶馆里的灵魂。
果然看那茶博士得意神情,笑道:「这馀杭镇上有一男孩,名唤云奕华,虽然家境贫困,不过据说他五岁读书目成诵,九岁能写文章,最爱的便是对对子。」
有一次,父亲把他背在肩上带他出游,岂料有人见了便讥道:「父当马骑!」
没想到年仅七岁的云奕华随口便对道:「望子成龙!」轻松地便化解窘境,并赢得了大伙的称讚。在乡里间号称神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