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的学府。
正因如此,陈曦才会从《诗经》中给女儿取名字,才会讲很多外国的童话故事,会给女儿启蒙,教她拼音、汉字、读写,教她数字、字母、诗词和音乐。
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辛,陈曦也尽可能的培养女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进城读书,能够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广袤的天地。
那时候,陈曦甚至还不知道数字帮会倒台,不知道陈家会平反,也不知道停止十年的高考竟会一朝恢复,她只是本能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
快速解决完一顿早饭,顺手把碗筷洗好,陈曦回房拿了一个精致的长方形小盒子,便直奔红旗小学而去,这是村里唯一的学校,也是陈曦曾经教书的地方。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村里一处废弃的房子,简单修缮后,收拾出来五个能用的屋子,分别用作一到五年级的教室。
公社审批后,红旗小学获得三个正式教工名额,其中一个还是校长,正式职工能拿到每个月20块钱的工资和一定配额的粮票肉票,相比之下,校长每月还能多得5块钱的补助。
另外还有两名临时工名额,虽然每个月仅有10块钱工资,却也是村里人和知青们挤破头也要争抢的工作。
陈曦正是三个正式教工中除了校长之外的另两人之一,但就在她离婚后,申请回城的时候,她已经把工作让给了她在西塘村唯一的朋友——赵英兰
赵英兰是红旗生产队的老知青,比陈曦还要早几年下乡,她来自京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赵英兰在家里地位比小白菜还不如。
到了上山下乡时期,父母把工作分别让给了两个哥哥,唯一的留城名额给了小弟,她就被无情的踢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