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随着开场白过后,五子登科的演出正式开始,咿咿呀呀说唱不停。
民间传说,蓟州渔阳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家境殷实,却无恶不作,直到三十岁还无子嗣。
有一天晚上他的父亲托梦给他:“你心术不正,多行不义,如不重新做人,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儿子。”
从此窦禹钧下决心痛改前非,周济贫苦,广兴义学,终于扭转了人们的印象,也接连生了五个儿子。
有了儿子后,他加倍行善,以身作则,五个儿子后来都出人头地,高中进士。
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来历。
这个故事体现了普通民众祈望家族繁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包含了善恶果报的观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因渔阳地处燕山一带,所以窦禹钧又被称为窦燕山。
唱戏不同于史实,体现的是冲突和矛盾,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教化世人,让听者入心,情绪受到感染。
其实五子登科的真实历史典故并非如同戏文里唱的那样。
窦禹钧为唐末五代时人,本为诗书世家,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都很有出息。
其中窦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窦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窦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
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