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现在则是武萱的部分……这是她回台大难民营搭上武爸的车以前,最后一件要做的事情。
废弃状态的台北火车站如今成了台北封城事件的另类『观光景点』,封闭的火车站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全都被贴满密密麻麻的便利贴纸。还记得这台湾版本的公共行为艺术一开始是为了纪念『啟示录救恩教会事件』的罹难者而集中在北门贴的弔念活动。
还记的六月初的一个清晨,火车站传出了阵阵浓烟。包围的军警当机立断衝进了防守薄弱的车站大门,他们逮捕了少数教眾,在纳闷大批信徒消失无踪时,在地下捷运站的最底层……发现了包括蓝大长老在内的集体服毒自杀场面。台北地下街的大火很快地遭到扑灭,大批烧成焦尸的俘虏经过法医断定是先被强行餵毒才遭焚尸……超过千人的市民无一倖免。此一结局震惊世界,啟示录救恩教会事件赫然成为超越琼斯镇惨案的歷史悲剧,十分不光彩的扬名国际令新政府形象蒙上阴影。
外援志工团队及回流市民的逐渐涌入城市,眾多寻亲人士来到了台北火车站,北面墙很快的就被来自全台各地的致意者贴满……毕竟封城期间失踪人口极多(普遍出血症患者在没确认纪录身分的情况下尸体就遭到焚烧),台北地下街的罹难者身分无法辨识,有可能是任何人。
北面墙之外,很迅速的东南西面的墙也被贴上了便利贴纸,致意对象的范围也自单一的宗教惨案延展而开,扩及到整场封城事件。那些便条有台北市民贴的……有外县市志工贴的……有寻亲人士贴的……有外国记者贴的,当然也有美国大兵贴的。便利贴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控诉、感谢、祈愿、道歉,一言难以蔽之、责任难以追究、激化多元繁杂的台北封城过程所累积的一切;那些压抑在面孔底下的意念,终至在这四面墙……以意志凝聚的样貌百花齐放的呈现出壮观的场景。
或许。
只是或许,比起那些推卸责任的政客言论、台美联合向国际发表的『台北事件红皮书』、即将规划改名成胜利广场的原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南港高中废墟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