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改变了,三公九卿都被废除,再搞个科举举士好像也没什么。
曹操动作太多,操作之猛烈令人应接不暇,建安五年到建安六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谁都没有想到,这人人都不看好的科举举士,大部分人都难以理解的三省六部之制,一实行,那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适宜的土壤之中不断改良,足足延续了千年之久!
另一边,司马朗以家主的权力将司马一族迁徙到了许昌,家中子弟多数都会跟过来安置,为了让弟弟们能够接受到时下最好的教育,司马朗果断抓住主公给予的机遇,将年幼的弟弟们一一安排入幼学。
若是进不去的,那也要去往附近最好的州学堂,等待着小学考、大学考的到来。
司马朗还给自己的二弟司马懿去了一封信,为了这位从小就聪慧的二弟,做大哥的司马朗可谓是操碎了心。
他特意向曹操提了一嘴自己二弟帮助自己整顿族内事物井井有条,帮助他安排同族滴水不漏,而司马懿帮他做事的那一年,年仅八岁!
曹操听罢,沉默片刻,对司马朗道:“截止至今为止,你是孤最后一个‘征辟’来的人了,科举制是孤颁布的,孤将严格遵守这一选材制度,令弟若想要出仕,可不能通过你的举荐来了,唯有用真材实料通过考核,方能有机会进入朝堂。”
司马朗忙道:“臣亦是如此想的,只是想请主公给个恩典,令二弟可以有机会进许昌太学进学。”
曹操沉吟片刻,问司马朗道:“他年岁多少?”
“过了年刚好十六。”
“十六该上大学了,”曹操皱眉道:“不可,大学入学本该是所有学堂中最为严格的,岂能随意送人进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