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这想法却也贴切。”贴切一个女子想要的生活。
梁月听完评价,又笑着谢过坐下去了。陶渊明这时问起马文才,马文才站起来,道:“开疆辟土,征战沙场,扬名天下。”
马文才这个志向倒是大家都知道的。陶渊明听罢,道:“沙场杀伐,首重战略。你有何妙法可出奇制胜啊?”
“昔日苻坚以投鞭断流之势,渡江南侵。谢玄将军淝水一战,虽然寡不敌众,以少胜多,却也赢的惊险。学生生不逢时,否则谢将军不必赢的那么辛苦。”马文才自信满满地道。
马文才所举的例子是晋孝武帝元年间,前秦苻坚一统北方之后挥鞭南下,想要占领东晋,一统天下,彼时朝中有反对也有支持的意见。苻坚执意南下,并说“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意在表示自己人马众多,兵势浩大,不怕区区东晋。当即出师八十万众,强渡长江。而晋朝则是派出了谢玄和谢石带领八万精兵对抗。
梁月心想如今朝中还是王谢二家的天下,谢安和谢玄虽然的确是有实力的人物,而且他们招募天下勇士所集结成的北府军也的确是骁勇善战,可谓百战百胜,时下人怎么说她就不知道了。但是依她作为后世人的看法,当时的情况下,八万精兵对“八十万”大军,兵力相差了十倍,谢玄要是没有得到被前秦俘虏的原襄阳守将朱序的内幕消息——苻坚的大军尚未集结完成,城内只有二十万大军,而采用他之前“消极防御”的战略,未必能和苻坚消耗的起。梁月认为八万精兵对抗二十万大军,想要取得绝对的胜利那可不是容易的,谢玄之所以能战胜却还有敌方的几个因素:苻坚挥军南下,北方军士多数不熟水性,不具备地利;其二主将苻坚骄傲自满,所谓骄兵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