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都看出来了,藩王们也看出来了,那段时日,康熙于太皇太后寝宫请安的时长都延长了好些时日,前朝大臣们的政治倾向也都在此时表露了出来。
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赞成撤藩;而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人则表示此举不妥,康熙自己自不用说,是撤藩派。太皇太后认为三藩要撤,但不是现在。真的是神仙打架,那叫一个乱啊!有资格说话的,几乎或明示、或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沁柔就奇怪了,索额图不是康熙的心腹吗?宫里还有皇后在呢?怎么好似他不是与康熙一个政治立场。
而且,现在也停不下来了吧!撤三藩,只能成,不能败,成了大一统,不成别人入主京中称帝称王。
康熙决意撤藩,又怎会没有部署,早在二月,就有八旗劲旅前往贵州,并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耿精忠倒是想打一个时间差,先反,占领福建,可惜棋差一招,兵贵神速,失了先机,也就差了一大着。
外面风风雨雨,不耽误沁柔养胎,该打听的还是要打听。不过赫舍里氏与皇后不是一个政治立场。皇后却是夫唱妇随,是支持康熙撤藩的,只是皇后的支持有些单薄了,前朝是男人们的主场,赫舍里氏又是索额图作当家人,即便皇后支持康熙,也动摇不了索额图以及赫舍里氏的政治立场。
与之相反,遏必隆和钮祜禄氏则全面支持撤藩,撤藩大势已成,康熙意思已经表露出来,这个三藩不撤也得撤,自古撤藩之事,唯有成与不成两条路,没有中途放弃的,放弃了也就等于引颈就戮。
要么就是汉景帝,镇压七王之乱,收拢政权;要么就是建明帝朱允炆,撤藩不利,成为废帝,说是下落不明,实则只怕早就是白骨一具。
放弃撤藩?就算康熙敢说,藩王敢信吗?不如高举屠刀,还免了养虎为患。遏必隆可能为臣方面有所欠缺,亦或者有架空帝王之野心,不然也不会引得康熙不满,并加以处置,但人家脑筋会转弯啊!军事素养也高,亦或者这是生存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