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肉眼看不见的程序正在飞速运行,成千上万行代码伴随着机箱的轰隆声闪现、跳跃,共同建造出一个磅礴雄浑的微型电子信息世界。
“相对误差允许范围约为10^4数量级,设置参数,开始仿真!”
终于开始仿真查看最终结果时,盛明安反而没动。
仿真建模过程,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人们做任何脑力工作时都需要停下来思考,有时候还需要纸笔协助梳理脉络,更何况是学术科研类实验,极其耗费脑容量,尤其涉及到庞大的计算数字,不容丝毫差错,通常一个建模在多人配合下都需要至少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还是能力不差的前提,而过程很可能还会出现错误需要推翻重新构造。
但盛明安第一次仿真建模,只有一个人、过程没有停顿,仿佛不需要思考,所有仿真建模过程都刻印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脑子就像容量超大的超级电脑!
如果让雷达工程专业学者从头到尾观看一定会感叹这是个好苗子!
如果知道盛明安并非雷达工程专业而且仅是通过自学半个月就能掌握到这种程度,那么他们一定会惊叹天才!
盛明安长舒一口气,按下回车键。
“run!”
光屏无声的跳跃,所有程序代码在这声指令下全部跑动,宛如整装待发的千军万马在将军一声令下杀向敌军,看不见的代码几乎是光速跳跃,而最终穿越电脑里的千万元件冲到屏幕呈现结果的过程,其实不过几十秒而已。
黑白波形图跳动后静止,将实际目标参数与恒虚警率(cfar)检测的信号参数对比,结果一致,达到仿真预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