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正常生存的底线一般是:穿衣能够蔽体,干净整洁;每天能保证一日三餐;住所能遮风挡雨;需要出门的时候,能顺利到达想去的地方。在最低限度的基础之上,可以在经济条件容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连最低限度都达不到,那就要努力奋斗了,否则很难维持生存。
基本生活的底线一般是:家庭方面,家人之间互相尊重,彼此自由独立,共同维持和谐稳定;金钱和物质方面,自食其力,不赚昧心钱,有正当经济来源,能满足正常生存所需,有一定的积蓄;工作方面,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保证自己的分内工作顺利完成;社会交往方面,朋友之间不背叛友谊,不落井下石。
原则是你做人做事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包含了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哪些事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等。制订原则时,要注意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合理性是指你制订的原则不能与法律和社会道德相矛盾,可执行性是指你制订的原则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还要注意原则的标准不要太高,因为那样会让自己很累,但也不能太低,否则就会随波逐流,无所追求。此外,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外界环境和你自身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随之调整,适应变化。做人做事有了原则,就不会再盲目了,在原则之内,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对自己的要求应当高一些。不过,对别人的要求再低,也不能低于底线。只要别人没有触碰你的底线,就是可以包容的。如果他没有达到你的原则,你可以选择不与他做朋友,但保持正常的往来还是可以的,这就是宽以待人。而严于律己指的是你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违背了,就要自我谴责,警告自己不能再犯。
除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外,我们在做人、做事时,还要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也就是说,你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别人也有他们的原则和底线,既然你的底线是不容触碰的,那么推己及人,你也不要去触碰别人的底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