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对设备很满意,但要想拿下设备,只能砍价:“是这样,我们厂目前的资金压力很大,我是有诚意一次性付清款子的,你如果同样有诚意的话,就给个实在的价格。”
朱厂长不愿降价,便有意激将:“设备你也看了,完全是新的,它的价值你心里应该有数。听说武厂长年轻有为,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怎么可能为区区几百万犯难呢?莫非,真如外界传言说的,你们厂的生意红火,其实只是虚假繁荣?”
武厂长心里不快,但仍不动声色地回道:“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谁还没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如果朱厂长看不起我们厂,不愿意让价,那我也就不便多说了。”武厂长说完这话,转身告辞了。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直僵持着,谁也没有采取主动。最终,朱厂长想搞活生产,但碍于手上没钱,只好主动让价20万。
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博弈,卖家猜买家的心思,买家也要猜卖家的心思才行。精明的商家千方百计地揣摩顾客的心理,几乎把每一种顾客的心理都猜透了,很少有卖家把面子当回事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多赚钱。作为买家,也应当明确自己的目的才行,如果想买到既经济又实惠的商品,不妨也学学卖家,人家都能放下面子,你为什么不能呢?只要开口砍价,就有机会省下钱,这可比赚钱容易多了,不是吗?
◎ 不“衣锦”就不“还乡”?这是病
外出打拼能够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自然风光无限。不过,一个人背井离乡,独自奋斗,想要成功谈何容易?于是,对许多功未成、名未就的人来说,回家这件事变得异常沉重,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
衣锦还乡的观念自古有之,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项羽带兵杀进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还掠夺了无数金银财宝。有谋事借机向他进言,劝他在关中建都,成就霸业。项羽却说:“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