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害怕了吗?”狮子看了看它答道:“倘若我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以后所有的动物恐怕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寓言虽小,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它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我们完全没必要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成功,我们就不能让琐事牵绊住了脚步,而是应该紧抓自己的目标,大步向前。
别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
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银行都会给你的账户打入8.64万元。但是,每天晚上,这个账户会被清零。如果是这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每天都把这8.64万元拿出来用掉。
其实,这8.64万元就是我们每天拥有的全部时间,如果你这一天的时间没有得到合理安排,最后剩余的也无法累积到明天,只能白白浪费掉。
所以,我们做事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物尽其用”,千万不要拖延,否则你昂贵的时间就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了。
话虽然说的没错,但在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将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后一刻不得不去做。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最后通牒效应”,也可以叫最后期限效应。这种现象指的是很多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例如准备不足之类的,而将事情一拖再拖,可是如果到了不能拖的情况下,或者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这也一样能完成任务。其实说白了就是,总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从人格结构动力理论上来看的话,可以说人格中的“本我”遵循快乐主义原则,天性就喜欢避重就轻。所以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事,自然会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或者希望可以走捷径。而“超我”遵循“理想主义”原则,有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