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无论对谁来说,失败都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就算是最自信的人,在面对失败时,也会心有沮丧。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真正能坦然接受它的恐怕没有几个。
在英国,学校和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失败教育”。当孩子在某事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们不会让孩子放弃,或者由家长包办,他们会再提供一次机会,让孩子从上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赢得成功。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国内顶级私立女子中学牛津中学推出了一套数学考试试题,非常具有挑战性。这套数学题的难度循序渐进,最后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学生的能力范围。
学校坦言,与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相比,这套试题要难得多,所以,学生们要想得到满分,那是不可能的。
那推出这样一套试题究竟有何用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失败。
学校负责人表示,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十分出色,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所以学校很担心他们会在以后遭遇失败时,裹足不前或者一蹶不振。这次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失败没什么可怕的。
另一所顶级学校伦敦温布尔登中学也曾举办过“失败周”的活动,并且有很多成功人士受邀出席。在活动中,这些成功人士将自己失败的经历与学生们分享,并且告诉他们“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大可以去坦然接受”。
2006年,在前人打好的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彻底证实了“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当记者采访朱熹平教授,问他为何能破解这一世纪难题时,朱熹平教授回答说:“这是因为有了一种心态,要把失败当成常规,成功当作偶然。”
如果把失败当作常规,在失败时,我们就不会心怀沮丧;如果把成功当作偶然,在成功时,我们就等于收获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