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了四川。而邓锡侯因为支持刘湘,所以还在川北逗留了好一阵子。直到抗战军兴,先被派往山西,援助阎锡山;后被调往第五战区,在李宗仁手下,负责津浦铁路的守备工作,算是完全离开了四川,失去了地盘。接着刘湘很快病故,国府也迁都重庆,三大四川军阀从此消失在四川的土地上,也消逝在歷史的长河里。
但这个时空,凭空出现的王家,先是提供武器给国府,间接介入中共围剿,导致中共党中央佔据了原来刘文辉在西康的部分地盘。接着王绍源又调停四川混战,让二刘之争未分胜负,随即匆忙结束。紧接着抗战提早爆发,四川大军阀竟然纷纷握手言和。
邓锡侯依然盘据在川北,刘湘则据有成都和重庆,拥有四川中部大部份地区;而刘文辉则佔领着宜宾、瀘州等川南地区,凉山一带也算是他的地盘。只不过这里山峦叠嶂,地瘠人穷,刘文辉顾不到这里,通常都交给他手下时任川康边防副总指挥兼川康边防司令的冷寅东在管理,不过冷寅东事情太多,对于凉山,他几乎是採取着放牛吃草的政策。虽然凉山的县城西昌,也派驻了基本的行政官员,但冷寅东自己很少来这里「视察」。
西昌在原歷史上曾被委员长选为重庆失守后撤退的陪都候选;甚至在为此,在这里成立西昌行辕。抗战爆发后,为了建立西昌行辕,委员长还不惜耗费国府不多的资金,在1939年开始建设机场、广播电台、国立医院,甚至普及市内电话线路,使之成为全国第二座电信化城市。而且在1949年的时候,西昌还真的短暂地成为中华民国政府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的大本营,指挥西南最后的国军反抗。但以目前而言,西昌仍是个极落后农业小镇。当王绍源抵达这里的时候,相对于满庄的繁荣,身为情绪难得波动的生化人,他也忽然有种悲从中来的惆悵。
即便抗日战争在这个时空提早爆发,不过四川三大军阀们,仍依照原歷史轨跡,精诚团结的共赴国难。虽然他们选择的是和王家合作,提供兵源给自由联盟,但依然是积极地参加抗战,不落人后。
为了抗日,三大军阀甚至都开始接受自由联盟的改编。不过和东北军的和整编不同,他们只是接受换装和援助,编制上基本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不过这也很无奈,毕竟四川军阀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