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诚刻意陷入沉思,其实他心中早有看法,他认为只要委员长低声下气开口,王绍屏一定会无条件帮忙,毕竟以王绍屏过去的行为表现来看,心软只是其一,主要是不知为什么,他从未拒绝过委员长…。
不过他不想说出这个看法,原因有三,一是他不能让委员长以一国领袖之尊,去做这种卑躬屈膝、没有尊严的事。即便委员长现在同意,未来也会把自己记恨上。他早已看出了王台生未来可能会是入主南京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而且,委员长有可能不会是他的对手。所以,自己在这个时候出这种餿主意,将来委员长和王台生同台竞争遭遇挫折时,必定会找一个替罪羔羊。那谁让他受过严重地屈辱的,那隻羔羊必定是他。所以陈诚才不会做这种傻事,主动成为替罪羊的候选人。
第二,即便未来自己所属的国府阵营落败的可能性很大,他陈辞修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认输。毕竟他也是个骄傲的人,未战先降,不是他的风格。万一委员长只是联系一下王绍屏,头都没低,只是声调放软,王台生就答应免费义务帮忙了。委员长说不定就此重用王台生,允诺让王台生成为接班人,那么自己还玩个屁啊?他必须让委员长一开始就开出筹码,最好是王绍屏那边还有人傻傻地陪自己玩,建议王台生和委员长讨价还价一番,那样一来,即便王台生只是接受当前的条件,委员长也永远都不会把王绍屏当成自己人。自己就有机会再和王绍屏斗上一斗,看谁笑到最后!
第三则是他对于委员长还是非常忠诚的,他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争取时间。以某些条件换取国府继续发展的时间,甚至不排除利用王家的资源来壮大自己。就像歷史上他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曾向委员长建议的:「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是一样的道理。他认为目前还没到分胜负的时候,时间与发展将决定最后结果。他既然已经投效党国,就不可能三心二意,毕竟忠臣不事二主!而且,他也看出来了,王台生不是个嗜杀之人。即便委员长失败,自己不过是跟着下台,回家种田罢了。现在多争取几年风光的时候,人生也值了。
想透彻之后,陈诚直接了当的建议:「在国是会议上支持他的提案,我想他一定会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