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师就不足八千人;加上被王家先搞走了少年兵,又淘汰了老弱,总共弄走了三千多人。以至于当前两师总兵力,仅剩一万二千多人。
还好王家整编过的部队,从不以人数多寡来论战力。所以虽然69军还没补齐人手,但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除了一身的装备之外,步、战、砲兵种已经齐全,加上两个师的步兵单位不是搭装甲车,就是乘卡车。机动性,更是远超以往。
本来日军即便增加了一倍人数,也不见得会是20军半个旅的对手,最多,不过战斗时间可能会拉长而已。原以为半个2旅先拖住敌人,再让69军一万二千多人,浩浩荡荡来到惠民桥周遭,将日军38联队二个大队团团包围住,就可以轻松地全歼来犯敌军。但完全没料到,整起战斗虽然打得不激烈,但竟然比昨晚还晚结束!
整整花了二个多小时,接近下午四点,才完全肃清所有的日军。这不是因为69军因为才刚刚整编换装,或者士兵素质不够好。而是日军换了便装,让人一时之间无法马上分辨平民和日军的差异,加大了作战的难度。尤其刚好又遇到列车进站,出站旅客熙熙攘攘,光是一边战斗一边疏散惊慌失措的民眾就花了不少时间。
再加上大部分地日军在野津镇之助的指示下,和16师团其他友军交换了武器;除了狙击手,和部分换不到武器的士兵,还有携带十一式轻机枪的机枪班之外,大多数的日军携带的武器多是採购自奥地利的p34衝锋枪,和大正十四年式拳銃(手枪),以便配合便服掩饰身分。这更提高了69军和20军2旅对敌人辨识的难度,毕竟在本土作战,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路上活动的行人都打死吧?而日军则有可能假冒路人,贴近国军才开枪。
还好所有的国军都已经换装王家的战甲,伤亡并不大,只有一名兵油子,不顾禁令,脱下钢盔擦汗时,被近距离用手枪击中头部身亡;其馀卅多人多是手脚被击伤,或被子弹衝击力震伤。
没穿战甲就出门的陶广和他的卫队,都在战斗中受了较重的伤势,如果不是第三侦蒐小队衝入电报室,紧紧护住他们;加上野津镇之助想抓活口,没有动用机枪、手榴弹、掷弹筒之类的大杀器,这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