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狙击手,却总是能屡屡爆头?
不过接下来他不用理解,也不用想清楚了。反坦克班一上来,立刻发出「嘭」的几声,数枚枪榴弹直接在横田中佐的脚边爆炸,轰隆轰隆声中,第一大队的指挥体系瞬间瓦解了。四个中队开始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场面,被3团、4团各自包抄夹击,战斗在卅分鐘,也就是7月9日深夜11点12分,完全结束。1500人的大队,最后仅仅58人因重伤被俘。除了证明20军提升的战斗力外,16师团的顽强,与战况之激烈,更是可见一斑。
王绍屏深夜收到报告,他和夫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战斗很快结束,而是即便133师第2旅手持先进的武器,没有和日军展开逐屋逐街的争夺,但是日军在仍誓死如归的衝锋中,导致2旅还是有廿多名官兵伤亡。这让王家一伙人开始检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辽东半岛的战事规模比较大,让我们忽略了即便武器先进,装备精良,战术上的不熟练,仍会导致军队的大量伤亡。这次漕河庙遭遇战,因为规模较小,砲火比较稀疏,这个缺点就比较明显了。虽说十几名的伤亡士兵都是一时头热,衝进敌军的掷弹筒的射程范围,或者遭日军突然丢出的手榴弹、和自杀式怀抱手榴弹攻击,而遭到炸伤。如果不是遭炸弹或手榴弹命中,大部分就只是手脚受伤,显现我们的钢盔战甲还是有一定防护能力。但士兵的临场反应、掩蔽技巧与交叉掩护的能力不足,才是伤亡扩大的因素。这点,我们得在训练上,无论训练舱或实体训练,加强训练与改进…。」小敏拿着指挥棒对着投影幕上的数字与受伤因素分析,做了简短的报告。
王绍屏听完之后,最后下了结论:「明早等长辈团起床后,再请教他们里面的军事专家,多多瞭解日军当前的战术。然后,再针对性地思考破解之道。现在就按小敏刚刚简报的结论,先把正在训练的部队加强了,然后让刚刚结束战事或还没有战斗任务的士兵,重回训练舱加强这些部份。有机会,就实战演练一番。到时再看看结果,另行检讨。」说完之后,王绍屏真心感到一阵疲惫,于是吃完宵夜后,早早睡觉,啥都不管了。
而王绍屏呼呼大睡的时候,第十九集团军则在廖磊的命令下,连夜进军,势如破竹。60军辖182、1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