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或许军歌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不然就不会出现既说自己是「人民武装」,又特别强调军队是「工农子弟」,这种阶级意识太重又前后相互矛盾的军歌。在改革开放后,这样的军歌就显得和社会格格不入。像是黄埔军校校歌里有「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群眾」这样纪念那个时代意义的歌词,也只能在陆军官校里流传,不会让所有三军将士来唱一样,有着时代背景的军歌都会逐渐淘汰,或者像台湾一样只好大幅修改歌词。
到了廿一世纪初,强国的执政者又做起强军富国的「中国梦」,其实这不一定是全中国老百姓的梦,通常只是统治阶级自己的梦罢了。易中天说的好,中国自古至今,老百姓就只做三种梦。首先是明君梦,这个梦体现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上。明君有识人之明,必定会三顾茅庐;明君心怀仁义,所以不忍夺同宗基业;明君心怀百姓,因此即使在溃败途中,对追随的百姓,必定不忍弃之;明君首重情义,所以先是桃园结义,后则怒摔阿斗…。但很可惜,这种明君只存在小说中。
接着又做清官梦,所以包青天深入民心。清官必定得公正廉明,明察秋毫,所以连地府都请他去断案,所谓「日审阳,夜断阴」。清官还得不畏强权,因此能既铡駙马、又铡太师。清官还必须知情达理,所以能法外施恩,义收五鼠。但是明君难得,清官又何尝易寻?
所以最后大家做起侠客梦,行侠仗义,剷奸除恶,甚至替天行道,除尽世上所有贪官污吏。官府不可靠,儒又只会以文乱法,无法帮助老百姓;最后只能仰仗侠以武犯禁,为民请命。这也就是后世武侠小说盛行的缘故。
这三个梦,易中天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三者一以贯之,就是老百姓做的梦,只是希望踏踏实实地,过个好日子。什么大国梦,强国梦的,从来不在其中。只可惜自清季以来,有志报国者,都以强军富国为职志居多,而且经常富国和百姓富裕是没有关係的两回事。民国之后才喊出来的平等、自由,基本上的内容是「社会菁英一律平等,手上有兵就自由」,跟老百姓一点关係都没有。这些社会菁英很少想到老百姓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想着要实现那个、这个主义,不是训政,就是想专政,都是高人一等的统治思维居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