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是对自己技不如人的感叹,但在洪熙田眼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听这语气,冯玉祥不是谦虚,这老傢伙从不懂得谦虚,他一向天大地大我最大。所以这是对于现有的待遇,有所不满了。我就说嘛,这个老头子怎么可能安于现状,今天这步棋可是走对了。」洪熙田微笑地看着冯玉祥,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的想着。
洪熙田也曾经野心勃勃地跟着这位倒戈将军,东倒西歪,试图打出一条康庄大道,而且乐此不疲。但中原大战前夕,他累了,不是对于这样的生活倦怠,而是看出来,跟着这位日渐衰老的将军,没啥奔头了。
他本是东北黑龙江人氏,跟着安徽出身的冯玉祥本来就不是个事,没有同乡情谊,当时是靠着保定同学的不停地举荐,才在冯玉祥跟前获得一席之地。他在冯玉祥前面唯一能靠的,还真就是保定这一点联系,只不过他是保定军校三期高材生,冯玉祥是淮军保定军营里拿恩餉的编外人员,这两者关係有点松。要不是冯玉祥身边的五虎上将刘郁芬毕业于保定速成学堂,对于后来改制的保定军校学弟多有拉拔,加上在刘郁芬身边担任机要的同学提携,他根本入不了冯大将军的眼。
即便如此,他跟着冯大将军混那么久,冯老还是并没有多么重用他。看看同校五期的傅作义就知道了,人家在两年前就干第三十五军军长,自己在干嘛呢?混了半天,还是个中校侍从官。而这个位子,说来好笑,还是原来的侍从官得了盲肠炎,他才有机会补上的,而且才干不到半年,他就不得不离职了。
在这个动盪的年代,洪熙田的官运真的很差,民国七年自保定毕业后,混了三年,在民国十年,才透过同学关係,以上尉身分投奔冯玉祥的陆军第十一师,担任个小参谋。第二年勉强升了少校参谋,之后就一直掛着这个职衔,直到民国十五年北伐开始,才晋升中校参谋,但冯老再也没提过给他再往前进一步。后来的中原大战正要开打,他却因为老妈过世返乡,至此脱离军界。
说冯老对他有知遇之恩那也勉强算有,至少在武昌兵变后,部队解散,冯老在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收留了他。但要说提携之恩那还真是勉强。不过好像中原大战让他转运了,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