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自称为国『靖难』,以清君侧为旗号,长驱南下,最后攻入应天府,逼进南京皇宫。建文帝见事不可为,遂于宫中举火,与和简太子两人在数名忠心臣子的护卫下,由宫中地道逃生,密道的出口就是这座东关头水门。」
「哦?」冰月数着八个半月型水门,过去她路过此处不下千回,从不知道这段过往,她望着眼前的这名男子,好奇心压过了陌生的距离感,「那建文帝离开应天之后,又在何处落脚?」
「他做了和尚,前往南方。」朱仲鋆缓缓道来,「相传建文帝在皇宫陷落之际,原本打算自刎殉国,少监王鉞叩首进言,当年太祖缠绵病榻之时,曾留有一方宝匣,并交代近侍:『临大难,当发。』建文帝打开宝匣,发现内有剃刀、袈裟、渡牒、白银数十锭,以及宫中密道的地图。大臣程济遂为建文帝剃度,建文帝穿上袈裟,带着和简太子由密道出逃,接着搭船逃往南方。」
原来如此。冰月点点头。
金陵耆老总是避谈建文遗事。
靖难之后,燕王朱棣登基,年号永乐。
接着来自北方的永乐朝新势力与建文朝的旧势力展开一场惨绝人寰的政治斗争,整座金陵城血流成河,呼冤声震天作响。
「后来呢?」冰月问着。
她这时才发现眼前的朱仲鋆面如冠玉,容貌甚是俊秀,只是眼尾有颗硃砂痣,添增几分阴柔之气。
「建文帝与和简太子一路南逃,最后在云南落脚,多年过后,建文帝决心要葬在太祖身边,因而回归京城,和简太子则不然……」
昀筑突然从船舱冒了出来,屈膝行礼,「公子万福,天色已晚,小姐若再不回府,定会遭到长辈责罚。」
「说的是,在下疏忽了,」朱仲鋆又作了一揖,「还望小姐海涵。」
冰月正欲答礼,远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