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周易累瘦了两斤,天天给一群大肚汉做饭实在是考验他的体力。
期间一直有失业回乡的村民来问需不需要招短工,不用给工钱,管三顿饭就行。这些村民家里也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好些个家里都还有老人,老人在乡下多多少少会种些地,谷子晒干收进仓库至少也有个一两千斤。
一两千斤听着能吃很久,架不住吃的人多。老一辈爱热闹,不止生一个,少的生两三个,多的生五六个甚至八.九个。那么多张嘴齐齐回乡啃老,有粮山也不够吃。
方鉴通通婉拒,表示之前卖养殖场是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卖的钱还了贷款所剩无几,修鱼塘又是大开销,他手头也紧,雇不起更多的人。
村民们信了,心想:方鉴真有钱就不会和施工队一起苦哈哈的糊水泥了,瞧瞧人家王老板,啥活儿都不干,天天背着手,蹬着亮闪闪的牛皮鞋巡视大棚和养殖场,有事儿都吩咐手底下的人办。
可惜王家招工已经招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之前的人没退下来,他们顶上不去。找不到活儿干,上山挖野菜,下河捞鱼虾吧,总不能坐吃山空。
挖野菜的人太多了,除了村里的还有镇上的,镇上居民比村民情况更不好,在街上生活啥啥都要钱,没钱寸步难行,积蓄有限,涨价无限,不挖野菜填肚子还能怎么办?三两下把积蓄花光,过段时间不活了?
一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逃回村里,前几年z府扶贫把他们接到镇上,给他们发了房,找了工作。房子很小,但五脏俱全。工作就是扫大街,一月一千五千。
那会儿物价低,一千五足够一个三口之家维持生活,现在不行了,一千五买米都不够,他们手里也没积蓄,留在镇上就是等死,回乡住自家摇摇欲坠的破房子,种种地,找找野菜,不说能吃饱,起码能把命吊着。快饿死了,还能指望认识几十年的老邻居救济救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