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们说我有个坏习惯,就是聊天的时候下意识否定别人。当我听到这句评价,我很诧异,我想说我和他们的理解不同、我是在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对我们聊的那些话题做补充,并不是在否定他们的说法。我很着急地解释,我以为我在为自己辩护、说我不是这么可恶的人,但这个行为从另一种理解习惯里其实就是斤斤计较,会成为‘我否定别人’这件事的佐证。”
别人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这句话,只有在这个“你”是自己的时候才会觉得委屈。
但有句话不是这么讲的吗?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说你有问题,那你就得反思了。就像那些被孤立的人,说不定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毛病,不然别人好端端地针对他们做什么?
“所以后来我改了,直接认错、赞同别人比无谓的争论更能让我和其他人和谐相处。”
这是为了和平,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我怀着这样的使命感,选择顺从。
这当然是假意的顺从了。可是不是假意的有那么重要吗?
与我意见不同的人并不是为了用他们的想法造福我、让我“改邪归正”,而是让我也为他们眼中的“正确答案”投上一票。当我向他们称服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有人再会关注正确本身了。
我总是在顺从。
我的人生中第一套准则是在小时候的我心中拥有着相当话语权的师长教给我的,那是我心里最初且最深刻的“正确”。为了让自己获得师长的认同,我会循规蹈矩,努力地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勤奋、懂事和追求卓越的上进心以及其他被称为传统美德的品质。
长大后,周围的风气改变了。同龄的朋友开始提倡追求自我,我便也追逐着这股潮流,高呼解放自己压抑的天性,狂欢一般地做着与从前截然相反的行为。
可是说起来,我好像从没仔细确认过自己的天性是什么。在我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