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决策都是您给的意见。诚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确实借此变得很有钱,可我书念的不多,这一行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卖了一阵子纱线和专利,现在摊子铺的太大,越开越赔本起来,东西积攒的太多也卖不出去,就像您之前说过的那样,市场饱和了。”佟三娘一改方才的自信模样,灰头土脸地低头嗫嚅道。
许清元皱眉问:“之前不是说跟你说过不要开太多分厂吗?”
纺机改良,生产技术进步,但是上游织布产业却仍然落后,齐朝现在没有大量纱线需求,市场十分有限。
“我……竞争对手那么多,我想早点铺开,先入为主。”她垂头丧气的,没有了方才的自信。
“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花这么多钱买庄子置地。”许清元不解。
“父母说的也有道理,还是有地安稳,那边万一有什么,我还有个后路。”
佟三娘的话正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商人的真实心理:地主终归才是最安稳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守着小本买卖,不敢冒风险,不敢求进,佟三娘能铺排出这么大的场面已是很难得、很不容易,可在受到打击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回归小农经济。
“纺业现在可以使挪的钱大概还有多少?”许清元忍不住问。
“有小几千两。”佟三娘拉着她求许清元指点迷津。
以佟三娘目前的纺线厂规模,这个资金已经十分危险。她的纺业中雇佣了大量的女性,如果一旦倒闭,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败北,对女性群体的影响也实在很大,因此许清元也有些踌躇。
经商的技巧许清元真的不懂太多,她现在唯一能想出来的办法却需要佟三娘背水一战。
“这个方法,应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或许还会使得你之前的决策转化为巨大的利益,但不一定会成功,或者说,不一定什么时候能成功。”许清元面色严肃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