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这次有人提出让许清元担任郎中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小了许多。
一是许清元确实比他们任何人都专业,二是她一个六元状元最终没能进翰林院,妥协一二也无妨。
但黄尚书却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看来,进翰林院和担任新衙门的长官,一个是不可打破女人不准进入的原则,一个是未来将会十分重要的职位,无论哪一个被许清元收入囊中,都是对皇帝力量的极大增强。
因为情况紧急,他们综合考量后,只能举荐本来准备接替自己人进入内阁的储备人才翰林学士管志义出任知产司长官。
这管志义是昭明十二年的状元,在翰林院熬了十二年,在即将进入中枢的时候被安排去六部任官,实在不能说是一种好的选择。但好在此人对许清元的新学说十分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研究,资历更是比许清元深,倒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对于皇帝来说, 将对方成气候的内阁接班人逼去六部对己有利,但没能在知产司安排上自己的人却是被对方啃下一块肥肉, 两相比较起来利弊衡量还真好不说。
如果不是那天许清元在御花园中明确表示她想进入翰林院, 或许皇帝真的会安排她任知产司郎中。
不过既然他要长期利用许清元,那对方的心情也要顾及一二,再说如今也确实需要她来打破翰林院不任女官的规则。所以两人算是给黄尚书设下一个局, 端看对方是如何选择。
许清元觉得黄尚书是个眼光极度老辣的人,如果不是为了象征意义,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走马上任知产司, 因为这就是她最好的选择。所幸对方火眼金睛,出手果断, 也正好斩断了许清元的一丝丝遗憾。
不久后,新衙门成立的第一天, 佟三娘排队一上午才终于将自己的专利技术登记在官府册单上, 她怀着莫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