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故土难离,你们在这儿生活了半辈子,去外地怕不适应。孩子已经六岁了,可以上小学了。也不用专人带,我们轮流接送就可以。”
两人的心情相当复杂,既为儿媳妇高兴,又舍不得儿子和孙子孙女。
新的调令很快就下来了,杨君苏的新职务是河西省长宁市下面的北宁县任县长,温明知也随之调到北宁县文化馆,职务是馆长。
这个消息在胜利农场引起了轰动,传到县里时,县报的主编袁洛当机立断,这次要去深度采访一下杨君苏。
袁洛临去之前自然先征得杨君苏的同意,他说道:“杨县长,我是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采访你,你可不能让大家的期待落空呀。”
杨君苏矜持地说道:“我是个低调内敛的人,本来不想引人注目。但谁让你是我的老朋友呢,我不忍心拒绝你呀。”
袁洛征得杨君苏的同意后,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小本本上记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便兴冲冲地出发了。
今天是周日,采访地点在杨君苏的书房里。一见面,杨君苏仍跟以前一样热情:“袁同志,你真是越来越精神了,我早就说过,你的身上有职业记者的精气神,果不其然。”
袁洛笑道:“杨县长,我以前就说过,你的前途不可限量,果然如此。”
杨君苏谦虚道:“还跟以前一样,叫我老杨就好。”
袁洛从善如流,换了一个更接地气的称呼:“杨同志,你的时间比较宝贵,咱们就开始采访吧。”
“可以开始了。”
袁洛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杨同志,请问你做为女领导,平常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
杨君苏挑眉,前世被记者提问最多的是这个问题,这一辈子还是没能逃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