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今年秋天咱们还是得继续开荒,新开的荒地是生荒地,我建议这些生荒地明年继续大面积种植大豆,因为大豆的根瘤菌会藏在土壤里,会为来年播种增加养料。种上一年大豆,再种别的作物会好许多。”
杨君苏这个说法引起了老郭的好奇:“是吗?还有这种说法?”
贺新华和老金也用好奇的目光看向杨君苏。
杨君苏拿出一张泛黄的旧报纸给大家看:“你们看,这是几年前的报纸,已经有人总结出来了。”几年前大家还一门心思搞建设搞研究,现在都一心搞革命了。
大家接过报纸传阅一圈,还真是如此。
老郭把报纸还给杨君苏,钦佩地说道:“杨同志,你真是个有心人,几年前的报纸你都留意着。”
宋要武微笑道:“小杨是我们场里最爱学习的同志之一。”
老郭应和道:“爱学习好啊。”
宋要武说:“既然如此,那明年的生产计划改一改,新开垦的荒地不种油菜和别的作物了,全部种上大豆。”
这下倒没人反对。
说完生产计划,宋要武接着说农田水利建设,他们四场新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基本没有。
宋要武主张田间河网化,多挖沟渠,排灌一体,以应付洪涝和干旱。贺新华倒不反对这个计划,但同时也提出人手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宋要武也头痛,干部少可以凑和,大不了一个干部当三个用,但工人少就很麻烦。工人的劳动量本来就已经很重了,你再把一个人当两个用,那不得累坏。
杨君苏说道:“工人不够,只能机器来凑。要不咱们向总场多申请几台大型机车,牵引上大型开沟犁,用机器挖排水干渠,效率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