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越来越多。
然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九十年代大下岗即将轰轰烈烈开始了。
这边的负责人很快迎了出来,这位据说以前是一个主任,现在也穿得有些灰头土脸的,带着他们过去看瓷器。
初挽仔细看了看,果然是不少精品,都是昔日外销瓷,这些留一留,行情总归不会差的。
她又去参观了这边的窑厂,前些年景德镇开始工业化流程化,都改造了煤气窑甚至燃气窑,一些烧造设备也都鸟枪换炮了,不过这家窑厂一直没什么动静,比如压坯机,他们还用的手工压坯机,别人早上电动了。
初挽又继续往里面走,工人早没了,不过那些工具都还在,年代久远的轮车,布满斑驳陶泥的匣钵,各式各样的石膏模具等。
初挽看着门外那陶洗池,陶洗池已经许久不用了,早就干裂,可以看到里面沉淀着的细碎石土瓷料,这淘洗池显然也用了很多年月。
初挽望着墙上无处不见的大标语,对易铁生道:“站在这里,看着这里的一切,你想到什么?”
易铁生:“想到时代变了,曾经辉煌的,现在已经没落了。”
初挽笑道:“我看到这些工具,这些陶泥,还有这些碎瓷,眼前就能有一幅画,好像能看到那些工人在这里忙碌的身影。”
从千百年间,到新中国,从轰轰烈烈的红色高峰,到如今的落寞萧条,时代会变,环境会变,别人的眼光也会变,但景德镇却永远缺不了一个汗珠从□□脊背流淌下的汉子,举着巨碾,一点点地将原料舂细,将大桶的石土瓷料倒进陶洗池内。
易铁生侧首看着她:“所以?”
初挽:“南宋有《陶记》记载景德镇瓷器制作,清代有《陶说》记载历朝历代陶瓷发展,我们现代社会,著书立说者众多,但是既然是新时代了,我们完全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