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局长闻言,眼睛亮了:“这倒是个好办法只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捕鱼活动,仅仅依靠竹篓是远远不行了。”
李爱国接着说道:“可以用机帆船,下网捕鱼,我在南方见过这种捕鱼办法,鱼多的地方,盘机把网拉上来,一网就能打上千斤鱼。”
“三分厂专门生产机械,五分厂里有木工和油漆工咱们可以自己造船。船要造得很大,这样才能抓更多的鱼”
看着李局长在那里掰着手指头认真计算,李爱国心中一阵唏嘘。
在后世,因为外部粮食供应短缺,这里的情况更加艰难。
正是李局长带领着农副处的同志们,在青海湖边日夜苦干了四个多月,建造了两艘载重量高达五万斤的机帆船,才成功解决了燃眉之急。
事实也证明了李局长的先见之明。
青海湖面上风浪巨大。
正是因为船大,打渔队才能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将青海湖里的鱼源源不断地送到 221厂,为那意义重大的“种蘑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没想到来到这个年代,李局长一听到李爱国的建议,第一反应依然是要建造大船。
“等我回去,就找老宋他们商量。”李局长越筹划,越觉得打渔队的事儿靠谱,这主意就像是他自己想出了一样。
李爱国再次提议:“我看戈壁滩上的野狼不少,除了打渔队,咱们还可以成立打猎队。”
闻言,李局长猛地抬起头,脱口而出:“小老弟,你怎么知道我刚刚想到了打猎队?”
李爱国:“.”
******
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