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上的光刻掩模板。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突破举步维艰的五十年代,这台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光刻机,就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
此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台光刻机上。
李爱国、滕部长、夏中肃教授以及其他研究员们,都屏气敛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机器的运作。
随着光束的移动,光刻胶在光束的照射下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图案一点点地被刻蚀在硅片上(当然了,这是看不到的)。
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整个光刻室里先是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李爱国取出4004处理器,装在了早就准备好的样机中。
样机上的指示灯飞速闪烁,一个研究员用卡带输入了一些列程序。
“程序开始运行!”
“程序成功运行!”
“天啊,三秒!”
“这段使用103机至少需要十分钟的程序,现在三秒钟就运行完成了。”
研究员猛地站起身,攥起拳头高呼:“成功了!”
这一声呼喊,打破了平静,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七八位身穿雨衣的研究员们瞬间欢呼雀跃起来,相互拥抱、击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泪水。
“这是我们的胜利,是中国计算机的胜利!”
滕部长的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紧紧握住李爱国的手,声音颤抖地说:“爱国,我们成功了,这一切都值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