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种是军工型号的6.0l v8发动机,功率大,扭矩大,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制造发动机最重要的是材料。
这年代合金材料技术不过关,李爱国决定更改设计,弄出了一个新的模具。
发动机的体积比后世的要重上少,不过更结实耐造了。
气缸体需承受高压高温,但铸造时易产生气孔、砂眼、残余应力。
早期一汽试制100台v8缸体仅3台合格,需要依赖工匠经验反复调整工艺参数。
一汽的做法决定了缸体不可能大规模生产,李爱国为了解决这么麻烦,在缸体内添加了镍、钼、铬等材料,形成优质合金铸铁缸体。
解决了材料问题,接下来的拦路虎就是加工精度了。
曲轴、凸轮轴需微米级加工精度才能确保动平衡。
在这个缺乏数控机床的年代,主要依赖老师傅手工刮研、研磨,配合简易量具(如千分尺)校准,耗时且成品率低。
虞舒发挥垃圾佬组装配件的思维,创造了所谓的“选配方”和修磨调整的办法,确保了加工精密度。
这些装配工作倒还算是简单,最困难的要数v8发动机的90°夹角曲轴了。
这玩意需精密配重块平衡惯性力。
李爱国从一机部的下属机械实验室内借来了旋转试验台检测振动,手工增减配重铅块,反复调整至运转平稳。
这一边,李爱国带虞舒在工作室里忙活v8发动机的制造工作。
另外一边油压机车间已经建造完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