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找到郑介民的一张侧脸相片,再找一名身材差不多的人摆拍“偷情”,放大后换头、再翻拍···暗房里用几个大小不同的棉花球,栓在细铅丝上,作为阻光工具。在“新头”与背景的轮廓线上,上下作均匀的减光处理,试放小样,根据样片确定加光、减光及全画面的最佳曝光量。
接着对人物面部的阴影部位继续加光,进行遮挡,使由暗到最暗处的过渡循序渐进,而不留生硬的换头痕迹。最后再仔细对背景进行加光,使背景成为极深的黑色,从而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主体人物面部的辨识度。
等照片出来之后,整个关东军情报部和华北驻屯军情报部的参与人员都无法质疑其完美性。然后自然是赵继统继续使用“赵继统”的身份将相片投递给郑介民,接上头之后,他再次坦然自己日谍的身份,奉命报复性刺杀。不过,他还有不为人知的中国人身份,所以擅自将刺杀改为诱降···
作为特务处的副处长郑介民当然知道在日本情报系统内部间谍的价值,但是缺少担当的他还是先向他的委员长做了汇报。蒋委员长自然属意戴笠这个大特务来和他沟通,不过赵继统不愿意接受这个刽子手的领导,托词还有别的日谍随从,只能与郑介民接洽。
他带来的“见面礼”可不算轻,关东军驻防计划、华北驻屯军布防图等等,十分详尽,于是赵继统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统少尉。可惜的是狡猾的郑介民“猜破”了赵继统的身份,一面申请出国考察,一面又将他派回了长春成为一名独立间谍,刺探日军行动。可是别人不知道啊,就在南京这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就用金钱腐化了特务处通讯总台的魏大铭(串通好的),安插了一个军统内部的“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