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跟着停,不这么激他一下,他慢悠悠地、真要跟我们撞在一个滩上了,”
总之事情就这样撕巴清楚。第二天启程,船只是这样安排的:两条大船让给了王少爷,另一条露生叫文鹄看着工人们搭乘,翠儿和承月也和他们一道。两艘小火轮装载拆开的丝机,露生亲自押运,原想等嵘峻一起,嵘峻赶不到,便留林教授与自己同行,丁光雄在另一条船上押货。
这起初在林继庸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策略——迁厂、迁厂,迁的是厂而不是人。工人到了,机器却没到,这算哪门子迁厂?
可他没把这话问出口。露生做出这个决定的当晚,林继庸去工人中间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眼里多了称赏:“你好像真的很了解纺织。”
棉纺和丝织虽然同属纺织,却是两个对人工和设备要求截然相反的行业。棉纺业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大量的设备均已实现现代化和电力化,现代化生产的优势就在于对人工的要求极低,哪怕是未事棉纺的生手,稍加培训也能成为能用的挡车工。
丝织却不一样,奢侈品消费的属性使得它对人工的要求从未放低,日本和意大利研发的缫丝机确实有效地提高了缫丝效率,但织造、染色、缂丝、提花,这些决定产品最终质量的环节仍由人力把控。这也是日本的人造丝只能占领低端市场、却一直未能冲破高端市场的原因,丝织的各种工艺直到21世纪也仅有少量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这个行业,人比机器更重要。
露生听他如此说,只是抿嘴儿一笑,林继庸是个极聪明的人。靠问解决问题的,先天里有一半蠢货的基因,聪明人懂得自己去解开疑问。
林继庸见他不肯卖弄,更觉喜欢。
老实说,他并没指望白露生能在商业上有什么突出的天赋,他用他就是看中他的没本事、好拿捏,比起继承家业的二世祖,戏子出身又没有亲缘关系、仅凭一点暧昧的私情上位,这样的白老板简直是个良好的工具人,林教授自问熟知名伶那一套行事,他们好大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