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不同导演会有不同风格,但是也可以大致给他们分类,缪曜文眼里,阴性和阳性还有中性就是一组分类,纯粹的中性是不存在的,纯粹的阳性或者阴性也同理,在缪曜文的大脑里,他能记住的导演们的名字都待在一个十字坐标轴上,竖轴代表水平高低,横轴则是他的气质分类,两条轴都是离原点越远,数值越大。
竖轴上,缪曜文给卓然打正值7分,在他的判断标准里,八分以上的都是电影大师,偶尔有那么几个人是处于他的私人偏爱待在这里。而6―7分呢,则用来安置他心中有望冲击大师的种子选手们。
而横轴上呢,卓然待在右半边,右边代表阳性气质。
数值是同样是7,这表明卓然个人风格很强。
可是《螳》的题材待在传统的阴性领域里。
缪曜文不知道卓然会怎么处理这种风格上的不和谐,是他迁就《螳》,还是通过大刀阔斧的改编,把原著小说的气质破坏殆尽,让《螳》的改编更似导演原创?
这两条路,缪曜文觉得哪一条都不是好路。
如果选第一条,那会使卓然失去使他声名鹊起的个人风格,好比屈大脚就小鞋,走路不顺畅,让人别扭。
如果选第二条,那缪曜文就说不准了,也许是好事,毕竟卓然是极有才华的,他有制造惊喜的能力,可更大的可能是他选错了题材,天才往往愿意一意孤行,这可算天才文艺工作者们的通病。
时间就这样在缪曜文的忧心里悄悄溜走。
彩色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
入耳是嘈杂的蝉鸣跟喧闹的市声,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