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能记住的那些字大概是“花滑天才”、“年轻一代”、“15岁”、“天赋”、“表演型选手”……
因为是专业报道,出现了不少关于花滑的专业术语。
缪曜文作为对花滑完全没有了解的人,下意识地就忽略了这些词汇,因为他看不懂这些词究竟代表了什么。
这并非是他作为影评人不称职,观看一部体育题材电影时不提前做功课,他其实是故意这样做的。
花滑在国内是个小众项目,绝大多数国人也许只听说过花样滑冰这四个字而已,知道有这样一门运动,至于更深入的了解,出于好奇心和花滑这门项目的观赏性,也许在体育频道看过一次花滑表演,但是绝不会再了解更多。
《刀尖上的舞蹈》必须做到让这样的观众也能看懂电影,才能有使电影取得成功的基础。
作为提前观影的影评人,他要用他的实际感受,告诉他的读者,这部电影对完全不了解花滑的人来说是否足够友好。
对需要向观众讲述专业背景知识的题材作品来讲,一般来说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淡化专业色彩,专注于炫技,观众不需要明白这些东西,看个热闹就够了。
二是润物细无声,像那种直接找个人物大段讲述专业名词是最蠢的做法,大量陌生信息轰炸,对观众十分不友好,也影响接下来对故事的代入性。
而高手呢,是在观众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完成了对电影背景知识的科普,既做到了解释,也没耽误故事讲述,还让观众看的十分明白。
缪曜文要看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选择了哪种方式,讲的怎么样,够不够通俗易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