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缪曜文那时候正好大学毕业,工作没着落,还有些文艺青年的清高,恰逢其会,给杂志写稿子也有些银钱落袋,索性心一横,决定靠笔杆子吃饭。
这些年下来,清高去了不少,人也成了油腻中年,读了个电影学院的硕士学位,结了婚,买了房,啤酒肚也出来了。
虽然良心受到过谴责,可面对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压力,名为润笔费,车马费的红包自然也收过不少,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反正他的同行里,只有极少数才能维持真正的清白之身,他缪曜文就是个一般人,还是得向生活投降。
收了钱得办事,而且大家都是体面人,体面人都要脸。
就算依照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一部电影心里再嫌弃,可考虑到电影的资方出品房发行方制片人导演主演……
一部电影会涉及到无数利息相关的业内人士,说不好什么时候就要跟人家打交道,还是不能太得罪人,文章这东西就是泼出去的水,要知道覆水难收啊,万一骂的太狠,哪天有求于人被人家拿写过的东西出来,这也太……
所以,下笔写东西的时候自然不能只看电影本身,心里也有了不少顾忌和计较。
要学会摆弄文字的“艺术”,搞搞文过饰非。
比如把很差说成差强人意、把一般说成不错、把不错说成优秀、至于真的优秀之作,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为了体现区别,必须可劲儿吹,什么“炸裂”、“神作”之类的词全用上。
不过缪曜文还不算真的彻底向资本投降,他也知道做影评人得有点干货,保持一个相对还成的公信力和中立态度,影评人之间,更多的时候不是比谁更优秀,而是谁还相对靠谱,不那么烂,他做到了在同行比较里胜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