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类型化要求的是形成一种剧集传统,而国内最有底蕴,最有传统的剧集其实是年轻人已经不大看的主旋律正剧。
抗战戏、谍战戏、年代戏、家族史诗……
这才是国内电视剧制作最成熟最菁华的部分,不仅集合了最好的导演编剧演员,能讲述好的故事,有明确的故事内核,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可能类型剧宣扬的价值观如今已经显得落伍,甚至不那么受到年轻人的认同,但是正是剧集的价值取向,它要表现的内核,决定了这类剧具有精气神。
反观很多热播的偶像剧,是看不到这种东西的,只有浮于表面的热闹,无法品咂出任何深度。
市场确实会需要一些不谋求意义,只为打发闲暇的作品,但是如果商业上成功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深度,只有无需经过思考的热闹,那就会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市场是无意识的,资金会涌动向最有可能成功项目,当作品制作者以为自己抓住了观众的喜好,抓住了市场的脉搏,就会为了下一次成功,动用过往的成功经验,制作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为什么大女主剧风行,因为之前作品赚到了钱,为什么大ip改编剧风行,因为之前的作品尝到了甜头。
整个制作市场没有类型意识,全在跟着风向走,这无疑是非常不健康的。
风向自己就飘在空中,是没有根基的浮云。
什么是类型意识,每个剧集类型都有剧集传统,都有自身可以链接的同类剧做底蕴,有自己的观众群,可以赚到钱。